貧大道

在校閱卡羅.加勒度 (Carlo Carretto) 按方濟精神寫出的「我,方濟」(I, Francis) 的中譯稿時,不但重溫方濟的貧窮之道,而且進而尖銳的敏感於他神貧召叫的深厚的神恩性,天恩覆蓋人力。

「貧道」大師,狀若索(素)隱行怪,離經叛道,但他胸懷「貧」之志,局外人難窺其萬一。

方濟「貧」程萬里之姿,一通天 —「基督降生的貧」的奧理;二通人 — 民,特別是赤貧的人,吾同胞;三通萬物 — 太陽兄弟、星辰妹妹、土地姑娘,以至小鳥兄弟、鷓鴣姊妹,都成知心對話好友,全去奴役、濫用之機心,物吾與也。
在本書的第九章,象徵的說服力 (The Eloquence of Signs) ,寫方濟開導弟子「貧」之道,方法直截了當,爽朗,或可說是充滿禪機呢!

金達華 (Bernard da Quintavalle) 與加達尼 (Peter Cattani) 來與方濟同住。

金達華很富有,而加達尼卻貴為司鐸公禱員。

方濟要他們各自隨意翻開福音書誦讀,不約而同的都是瑪竇十九章二十一節:「你若願意是成全的,去!變賣你所有的、施捨給窮人,你必有寶藏在天上,然後來跟隨我。」

於是,金變賣了他的財產,而加卻放棄他的品位。
一二零八年的早晨,在亞西西廣場。金達華有許多物品。方濟先開始派錢,人們從各方面湧過來,貧窮的,見東西就搶、就抓。結果,他們把一切都送出去了,連一分錢也不剩。

那天早晨,方濟感到多麼的自由、多麼的喜悅!從那件事的象徵,他看到人被金錢奴役的程度多麼大!

因此,他認定他聖召的特色和象徵,就在「對金錢的輕視和貪婪的勝利」。

這樣的修養,可以入儒、入道的。

莊子「人間世篇」,有引述顏回問「心齋」之道於孔子。孔子釋為:「心不繫於外物,淡漠無為,故常空虛,為道所集。」

顏子的生活格調 (life-style) 是這樣的:「賢哉回也!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。賢哉回也」!顏子所樂者道,得道之樂,即莊子所謂:與道遊之樂,不受環境所影響,故能「安時而處順」。

老外常以日中,處處聞「吃過飯沒有?」之聲,充塞耳膜,稍嫌塵俗,未知曾聽「不為五斗米折腰」、「不食嗟來之食」、「伯夷叔齊不食周粟」等句子否?諷刺得很,還是句句有離「食」經,但已清高得多了!而儒、道的「貧」的境界,更可薦為「國寶」呢!

返回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