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 

痛苦,有話則長,無話則短。

痛苦,有刺的一面,有美的一面。

毋須分形體上與心靈上的痛苦,痛苦一來,席捲一切。

面對痛苦,不是硬要擺脫,不求灑脫,不能置身度外,可能是置之死地而後生。

澄清或介定痛苦的理念,不如沉思或默觀它的奧秘。

信仰的人們,為何不把握信仰的寶貴資源,為何捨近而取遠,尋得基督,覓得瑪利亞,一窺大器之法,疑竇頓開,視野擴闊,無限空間,無慮生死,縱棋阡陌,獨來獨往。

「父啊!若是可能,就讓這杯離開我吧!但不要照我,而要照你所意願的。」(瑪26 : 39)

這些句語,出自真主之口,鑲在完美無瑕的天主羔羊的生命祭祀之中,為甚麼我們不去細細嚼、慢慢嚥?有心領主聖體的信者,不是已全心、全靈、全意、全力去重複祂的這些金句嗎?

面對痛苦,人自衛本能就是迴避、退縮,難道這本能不是天賜的嗎?那有何不對呢?不過天主的旨意,何其莫測,弦外之音,旨中有旨,層層遞昇,脫俗超凡,在天主的計劃下,完美更完美,恩上加恩,計劃由天意外展,由天意回收,好像玩澳大利飛鏢(boomerang)一樣。

苦中我主一夜語,終身實踐悟己愚。

瑪利亞,「至於妳,要有一把利劍刺透妳的心靈。」(參閱路2 : 35)

難道天主的「滿被恩寵者」的恩寵就寓於「利劍」之上嗎?「天主之母」的嬰孩,誕生之日,無處棲身,是「天主受享光榮於高天」的地上幅度嗎?

「女人,看,妳的兒子!」是親子的遺報母恩。(若19 : 26)

撫今追昔,聖母不才是完美耶穌的匹配嗎?在耶穌身上「天人合一」之妙在聖母得到反映。

耶穌出生事蹟,有若翰相比(Step parallelism);耶穌的在世楷模,有聖母相托,乃子乃母。

苦與樂,對我們來說,差別很大;對天主來,都是上主祝福的得心應手的工具。

「上主是我的牧者,我實在一無所缺。」

「縱使我應走過陰森的幽谷,我也不怕凶險,因你與我同在。你的木杖和短棒,是我的安慰舒暢。」(詠23)

返回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