塞俄比亞教會

一月中的一個早晨,到小堂舉祭去,碰上一位作客的神父,怎也沒想到他是「在那遙遠的地方」— 非洲埃塞俄比亞服務教會的一位神父 — 斯德望.德拉(Stephanos Tedler)。「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」何以見?

首先,我們在過去的一年都出過錢,出過力去援助因旱災而失收的埃塞俄比亞飢民,這些受大苦受大難的兄弟姊妹,就是聖經上所說的「近人」— 最急需幫助的人。這樣,碰到一位來自埃國的神父 — 他當起明愛國際機構援非十八英語區的主任,自然產生一份情誼。

其次,幾年前在耶路撒冷時,購了一個手繪的木版聖像(Icon)— 與希臘東正教傳統的聖像類似,上
面註了一行埃古文,那我不懂。於是在彌撒後早餐時,出示這聖像,請教這位神父,他解釋為:耶穌被猶太人逮捕。

埃國自一九七四年起易政制為社會主義後,停止津貼埃國的教會。因此,耶路撒冷的埃國的東正教會(Coptic Church)很窮(這位作客的神父卻屬天主教的),所以他們的會士都過幵很清苦的生活。其中一項藉以維持生計的工作就是繪畫和出售宗教聖像。一次,我和一位在南韓傳教的美國瑪利諾神父,去選購,我選中了一個,卻稍嫌價高,約二百五十元港幣,因此沒有買下。過了一些時日,又去碰一碰,這回,只見該聖像降到二百元,我不再思量了,立即買下(見下圖)。但心中有點不安與慚愧,為甚麼在這群修道人身上打這鬼主意,這樣的斤斤計較,損了這班清貧的弟兄,良心過得去嗎?
無奈,已成定局。雖然有言語上的隔閡,但見他們有若喜出望外似的,我亦輕鬆過來,揮手話別。

埃國(Ethiopia)這個國家的名字,是在舊約上出現過的,不過,地處今之蘇丹。希臘文名字叫厄提約丕雅,希伯來名字卻叫僱士,源自埃及詞,意為「黑面」,大概指黑人而言。

今天的埃國東正教禮儀上的用語是吉士語(Ge'ez),這是很古很古的語言,普通人都不懂的。我買的那個聖像,據作客的德拉神父說,上面寫幵的一行字,就是這種文字了。
埃國人口三千多萬,百分之六十是東正教徒,百分之三十是回教徒,天主教徒一十九萬(資料見德文地理詞典,Die Lander der Welt, by Herder),國境窮困,但宗教文化卻源遠流長。據報章報導,待援的疲憊的人民碰到外國人時,都很淡和、謙順,大概拜他們深厚的文化之賜。但願在這春回大地之際,在各國友好持續的援助下,「木欣欣以向榮,泉涓涓而始流」的景象,重臨這古老邦國,藉此深深的反照他們絕大部分祖先一向篤信的,基督復活的奧跡吧!

返回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