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山莊 
印象中,武俠劇作山莊,常是武鬥之地;台灣宜蘭聖母山莊,卻是和平之地。

地處海拔八九百公尺,不算太高,但山嶺毗鄰,又無住戶人家,煞是清幽之所。

山莊建設,主體為木屋一間,內分上下,兩木間隔,日本床形式,不設鎖。不論爬山的、捕山中陰溝鰻魚的、專程禮奉聖母,抱朝聖之心前來的,一律可以進入使用。

山腳已屬郊區,山莊上更是山嶺之地。一磚一木,靠人力繞迂迴崎嶇山道而登,頗不容易。主持建山莊事的意大利籍麻醉師巴修士,不知籌備了多少捐款,首先為挑夫花錢,其次是建築技工索費。莫說山莊面積小,設備簡陋,若非信仰力量,成就這一
居所,談何容易。

去過黃山遊覽的人,都不會抱怨食物的單調,無水洗澡,每一樣東西都是挑夫(婦)的汗馬之功。你道是遊山玩水,觀看黃山三奇 — 雲、石、松,別人倒為你玉成「三軍未動,糧草先行」之舉。沒有了那些健兒健女的貢獻,你白飯也難得吃一口,「不知盤中飧,粒粒皆辛苦。」

聖母山莊的建築材料,就靠僱用腳伕去搬運,不同的,是他們索取的代價相當可觀。這一來,更拱托出捐獻人的大方與犧牲了!
山莊在山嶺上,得名卻因聖母在山腳顯現於登山者,他們由聖母山莊前身 — 更簡陋的小屋下山時,得到意外脫險的事蹟而來。推行這私人敬禮,不遺餘力的,是嘉義懸梅山本堂劉道全神父。他本人敬愛聖母至深,現已屆六十高齡,先後領隊登山住宿,禮奉聖母,達二十次之多。每次凡事都親力親為,身先士卒,背包包,不辭勞苦。登山後,日中講道,領唸玫瑰,拜苦路,晚上領導聖經分享:參與者,體驗殊深,更新之意濃,皈主之心切。期間,神父領各朝聖者,一一事奉獻身心於主母,真是慈恩浩蕩,即涕淚縱橫,亦毫無尷尬之感。

山上,炊具是兩毗連大爐灶,用原始方法燒飯,伐木劈柴,唯此,才可供多人多餐熱食。在山上之首日,適遇另一班朝聖者至,兩批人合共五十多人,如何了得。但秩序井然,毫無不便之聲。睡覺時,一次只能容納「榻榻米」式二十多人,朝聖者竟能安排輪班睡覺,守夜者,露天誦經、分享。剛有幾位教外人在場,感染頗深。

有志者,蓋興乎來!
返回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