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衝撞

十年來,好幾次到台灣去,但阿里山總是緣慳一面。這次,重臨寶島,總不要放過它才行;結果,真的成行。「精誠所至,金石為開」;這是唱高調,其實,不計成本、後果才真。

往阿里山不「嘗試」觀日出,是件遺憾的事。觀日出是件大事,看「往觀日出」場面,是件趣事。

與修士棲身阿里山教區渡假屋,晨三時半,探首窗外,但見繁星點點,直覺認定機不可失。四時前,已抵達往觀日樓的小巴售票站,但見人頭湧湧。買票後,排隊候車,一息間,售票亭即掛出「客滿」告示牌,四時半抵達的,只好徒步去。
五點前,抵觀日樓。下車後,趨前步上石階,不幾級,見一男子,手持大電筒,指揮行人,到石階左側,石欄杆外的小小泥地空間排隊,分成數行,擠不下的,排在石欄杆後面,石階第一平台處。(修士以為他是政府人員,我卻以他為導遊,趁機可免費聽聽介紹。其實,他操閩南語,獲益不多。)不知為甚麼,大夥兒都乖乖的,列隊去。看他口若懸河,滔滔不絕,上至天文,下至地理,台灣中部山脈概況,甚麼玉山、東峰、南峰、西峰,當然包括阿里山啊等等,無所不談。最後,他更向他左手邊方向,樹梢頭處指指,那是日出的位置,時間為五時四十二分(較車站公布時間遲兩分鐘)。當時霧頗大,看到日出景的機會微乎其微。(其實那一周以來天氣都壞透了,總未見到日出。)接幵,他從背包拿出兩套介紹日出及其他景色的明信片(是名家作品,價錢也不差),並用電筒照明給大家看,之後,請大家購買,果然好此道者,大不乏人。售
完明信片,他最後還提醒大家(買家與非買家,同等看待),阿里山風雲,瞬息萬變,千奇萬妙,離日出時間不幾分鐘,切勿提前離去,免失千載一時的機會(回顧車站,人龍漸形成)。猜想當時各人心中,無不大讚此公營業手法高明,有人更笑評,這樣做,比上班還要強呢!

結果,如後來駐守教會渡假屋的老神父所說,日一定出了,但看到日出,那是很不同的一件事啊!候車回程中,奇怪的是,各安天命,連不快感也見不到。

回憶五十年代,在教會學校唸中學時,很想入教,但家中父母信佛,百思不得其解。一日,勇氣突如其來,與母親談判(那個年代,這種膽子,可了得,簡直是宗教革命),既然在教會學校唸書,我該有自由學教理,母親也同意。之後,往見神父(已跟他學完要理,正候洗),說我可以受洗了,家庭沒有反對。過幾天,聖誕前夕,進學校神父餐房與他們一同吃西式晚餐(那時代的殊榮)。子夜受洗後,留宿一晚。第二天回家,告訴母親領洗事。她大惑不解。我的解釋是,學要理最終目標是受洗,這一來,遲早不是問題。多年後,她也入了教呢!天主的安排,挺有意思!

返回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