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日,某鐸友接電,來者相約請示入道之門。見面後,待主題澄清,副題呈現。客有急需,尚祈襄助。見施主心的司鐸,來者不拒,或曰:「善哉!善哉!」

稍後,鐸友相聚,不意觸及此事,竟知同一劇,上影次數,不知凡幾,相異者惟時與地也。事發左鄰右里有之,先後相隔數天有之。述及處理方式,不一而足,秉賦不同,故也。或見其構思玄妙,或見其赤誠之心盡顯。待此事全幅展現,反應亦妙趣橫生,其樂融融,未足為外人道也。

一鐸曰,曾記某神師金石良言,在世俗浮沉之士,有以未足信者,十居其九,然猶不可因傷其一,一反曹操大政客之座右銘:「寧我負天下人,毋天下人負我」之姿。書信有意喻:「主之愚妄,較俗世之穎智為優」之句。能參破如此公案,殊非易事。

另一鐸置評,舉凡福利事業,吾輩非專業之士,何不托明達者辦之。認許者,以為明哲保身;與辯者,以跡近「官僚作風」。孰是孰非,惟明察秋毫者,允執厥中。

「人」、「言」為「信」,縱或蔽於失信者,亦不可一反「信」之道。形骸與身外物受損,無礙大慈大悲之生。

「仗義每多屠狗輩」,設若教會神職生活水平,與貧者無異,既無力濫於施予,且闇熟知窮人之苦,不亦善乎!

鐸職修道宏旨,於此可見一斑。

「君子終日乾乾,夕惕無咎。」

司鐸,身繫「日理萬機」之際,猶參「殊途同歸」之悟。不以異於小我為苦,卻以同於大我為樂。

「朝梵林未曙,夜禪山更寂」。晨功夜課,實為了悟天機之訣。「一日之計在於晨」,揭天機,以免「差之毫釐,謬之千里」之失「夕惕」,「亡羊補牢,猶未晚也。」「夕惕無咎」,雖為一日之旨,然恐非一日之工,「學而後知不足」。
司鐸以「空靈」與主與人交往,庶幾「朝朝宣宏旨,夜夜傳微衷。」「大德不逾節,小德出入可也。」司鐸共屬一牧,同歸一棧,以基督大司祭之旨意為依歸,以效基督,「不喧不囂,與世無爭;攘攘市井,不聞清音;不折殘葦,不滅殘燈」之表率。

「寧願眾人得離苦,不為自己求安樂」之十乘精神,無礙於基督信仰之靈修去向,更與儒家之「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」之精神,互相輝映。

「天將以夫子為木鐸」,大哉聖職,敬受於天,「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。」「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」

返回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