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起源 


這一點,我參照吳經熊的「禪學的黃金時代」第一章。

禪學的起源,按傳說,與釋迦牟尼拉上關係。

「據說有一次,釋迦牟尼在靈山上說法,他拿著一朵花,面對大家,不發一語。這時聽眾們都面面相覷,不知所以。只有迦葉 (Kasyapa) 會心的一笑。於是釋迦牟尼便高興的說:
『吾有正法眼藏 (Dharma-Eye) 淣手一槃 (Nirvana) 妙心,實相無相,微妙法門,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,付囑摩訶迦葉』。」
按這個傳說,禪便在一朵花和一個微笑之間誕生了

在這裹,或許你以為神話味太重,太富傳奇性,但即便如此,在禪學的方法內,它有它的價值。第一,禪學,不過只像其他活潑的傳統一樣,如希伯來舊約,偽經,新約偽託保祿為原作者的書信這偽託的習慣,聖人傳記等等,它們的起源,都是充滿了許多神話和傳奇,這些材料,一定要經過「脫神話」(Demythologization) 才可用嗎?這未免太呆滯了,不適合「禪」的活潑。總之,「有耳聽的,就聽罷!」第二,吳經熊更以為這「禪的起源」的故事太美了,或許不是事實如此;但正因為它太美,就不可能是假的。一位未受專業訓練的神父,當起殘障院的院長,他的管理方法實在不是方法,但正因他的純樸、呆拙的美,經費才源源不絕;正因為他在用度上,常「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」甚至有時沒有給半志願者的車馬費,也不會怨
聲載道,整個殘障院的生命,不在穩定的經費來源,及井井有條的管理;卻在神父的信仰、仰「天」及「人」的鼻息,個人的純樸。簡單的線條美,黑白的構圖,使這個團體的特色及美表現得淋漓盡致。「禪的生命並不依靠歷史的事實」(1) 這句話似乎無價值,但它蘊含的意義,遠超科學實證局限的範圍。科學的事實是真的,禪的生命也是真的。吳氏說,無論誰創造了這個故事,顯然他已把握住禪的精神 — 因花微笑,由笑花開。

迦葉,據說是印度禪的初祖,在他以後傳了二十七代,至達摩 (Bodhidharma) 是第二十八祖,也是印度禪最後的一祖。達摩來到中國,便成了中國禪的初
祖。這個傳說,按胡適博士的考證捏造的。在梵文中也沒有有關印度禪宗這樣相傳的記載。

禪宗的「禪」字本來是從梵文「禪那」(Dhyana) 的音譯變來的,但兩者在意義上有很大的差別。「禪那」指的是一種精神上的集中,指一種有層次的冥想 (methodical meditation) ;而「禪」,按吳氏的說法,以中國祖師所理解的,是指對本體 (Reality) 的一種頓悟,或是指對自性的一種參證 (direct intuitive Perception),他們一再的提醒學生,冥想和思索,都會失掉了禪的精神的。(2)

註: (1) 吳經熊著:「禪學的黃金時代」(台灣商務版)第一章,頁1。
(2) 同右,頁2。

返回目錄